2010年,是“十一五”规划的最后一年,也是我县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,全县经济发展面对了国际后金融危机时代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,又要面对国内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,经历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,在这一系列困难面前,县委、县政府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县人民,对外引资引智引政策,对内凝心聚力谋发展,众志成城,克难攻坚,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,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
一、综合
初步核算,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84900万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0.8%,其中一产236752万元,增长4.8%;二产541084万元,增长16.7%;三产307064万元,增长7.7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21.8:49.9:28.3,二三产比重比去年提高0.4个百分点,人均生产总值21398元,增长12.8%。
2010年,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大,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.0,上升4.0个百分点;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4.6,上升4.6个百分点;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0.2,上升0.2个百分点。
表1: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以上年同期为100)
项 目 |
指数 |
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|
104.0 |
食品 |
110.3 |
#粮食 |
116.0 |
肉禽及制品 |
103.9 |
蛋类 |
119.7 |
水产品 |
101.3 |
菜 |
139.0 |
在外用餐 |
99.7 |
烟酒及用品 |
100.6 |
衣着 |
99.7 |
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|
99.7 |
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|
104.0 |
交通和通讯 |
100.6 |
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|
99.6 |
居住 |
102.8 |
二、农业
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3722公顷,比上年增长1.4%,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445公顷,比上年增长0.6%,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69.8%。粮食总产量达到221825吨,比上年增长0.9%,创历史最高水平。经济类作物中,中药材种植面积9530公顷,增长3.9%;蔬菜面积4889公顷,增长0.2%,主要产品产量略有增长。
表2: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
产品名称 |
产量(吨) |
比上年增长% |
粮 食 |
221825 |
0.9 |
#夏粮 |
99292 |
0.2 |
秋粮 |
122533 |
1.4 |
棉 花 |
309 |
-6.6 |
油 料 |
8619 |
-1.0 |
烟 叶 |
4267 |
-2.5 |
蔬 菜 |
224039 |
0.4 |
水 果 |
74523 |
2.1 |
林业生产稳步发展。全年完成荒山造林3770公顷,四旁(零星)植树187万株,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000公顷,成林抚育面积2500公顷,林木种子采集600吨,当年苗木产量65万株,育苗面积265公顷。
积极落实奶牛、生猪补贴政策,畜牧业生产发展良好。新建闫庄酒后、库区老樊店等5个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和10个500头规模生猪育肥场。发展土鸡规模养殖158户,年存栏达到82万只。“嵩县爬树鸡”品牌在国家工商局成功注册,大大提升了销售价格和养殖效益。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禽存栏量如下:
表3:2010年畜禽产品产量及存栏量
产品名称 |
产 量 |
比上年增长% |
肉类总产量 |
30974吨 |
7.0 |
禽蛋总产量 |
11574吨 |
2.6 |
大牲畜年末存栏 |
12.4万头 |
-7.5 |
猪年末存栏 |
21.5万头 |
0.5 |
羊年末存栏 |
10.39万只 |
-5.3 |
家禽年末存栏 |
214.96万只 |
12.3 |
水产品产量 |
1455吨 |
-50.6 |
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。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6公顷;新增旱涝保收田110公顷;排灌机械保有量机电井845眼。农村全年化肥使用量(折纯)24790吨,农村用电量12572万千瓦时,年末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52.7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9.5%。
三、工业
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78972万元,增长18.8%,其中: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7991万元,增长22.6%;规模以下企业及个体工业完成增加值70981万元,增长3.6%。
表4: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
产品名称 |
产 量 |
比上年增长% |
黄 金(全社会) |
5250千克 |
7.4 |
供电量 |
40721万千瓦时 |
25.2 |
水 泥 |
22.6万吨 |
9.7 |
中成药 |
1022吨 |
4.3 |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,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29463万元,增长21.2%,其中城镇投资1336188万元,增长22.0%;农村投资393275万元,增长18.5%,农村投资中,农户投资50114万元,增长4.7%,非农户投资343161万元,增长20.8%。
五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业
交通建设不断加快,交通事业持续发展。全年货物运输量363万吨;货物周转量22820万吨公里。客运量384万人;客运周转量32050万人公里。
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。到年末固定电话拥有量9623万部,移动用户发展到28.2万户,通讯业务总量11606万元。
旅游发展势头强劲,旅游设施不断完善。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景区为契机,投资5000余万元,对景区标识标牌、主入口道路、办公楼、导服中心、森林氧吧、水毁进行更新,新建污水处理厂、星级公厕、环保公厕、垃圾处理厂等项目,使景区的得到全面提升。投资100余万元,对白云山、天池山上山道路进行升级改造。通过升级改造,提高景区安全系数。投资4000万元,完成综合办公楼、职工宿舍楼、餐厅、购物中心、中旅接待中心、三星级宾馆、司乘服务中心、河道治理、停车场及绿化、美化、硬化等工程,完善配套设施,提高了服务档次。投资500万元,新建专业旅游商品商场和伏牛山农家大餐吧各一座。
品牌创建再获丰收。强力实施白云山创5A提升规划,白云山创国家5A级景区一举成功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我县加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,白云山以两块含金量最重的招牌,无可争议地成为伏牛山生态旅游区的核心领袖景区。在上海世博会、世界地质公园颁奖大会、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颁奖大会、发展中国家气候论坛和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上,嵩县五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,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。全县直接从事旅游经营服务商户6560家,从业人员2.5万人,间接提供社会就业岗位5.6万个,10万山区群众依托旅游增加了收入。2010年,嵩县接待游客364万人,创综合经济效益14.4亿元,同比增长12%,处理游客投诉11起,投诉率为0.002‰,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。
六、国内贸易
市场消费较快增长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1922万元,同比增长15.4%。其中:城镇255870万元,乡村116052万元。总额中,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完成299164万元,住宿和餐饮业完成72758万元;贸易、住宿餐饮企业完成56582万元,增长10.2%,贸易、住宿餐饮个体完成315340万元,增长16.4%。
七、财政、金融、保险
财政收入增长较快。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9384万元,比上年增长58.2%,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039万元,增长17.3%。财政支出141028万元,增加16.5%,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9539万元,增长6.8%。一般预算收入中,国内增值税2114万元,增长25.2%;企业所得税5538万元,增长76.5%;营业税6422万元,增长28.9%;个人所得税1104万元,增长23.2%;城市维护建设税591万元,增长21.4%。
金融事业稳步发展,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。年末金融部门存款余额达到485064万元,增长21.5%,其中企业存款43097万元,增长34.9%;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3844万元,增长16.5%。各项贷款余额120716万元,增长21.3%,其中短期贷款88949万元,增长19.0%;中长期贷款31767万元,增长28.3%。
保险事业健康发展。全年保费收入2284.76万元,保险赔付额1753.34万元。
八、科学技术、教育
继续保持 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”的荣誉称号,成功创建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。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62期,培训32560人次。其中,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2012人次,培训科技信息员56人。举办大型知识讲座10余期,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8次,接受群众咨询5万人次。;安排县级科技三项经费550万元,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47项。引进太阳能热泵烤烟技术、葡萄糖耐受因子开发技术、杜仲胶提取技术等高新技术项目21个,高新技术成果26项。帮助企业申报专利42项,其中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39项,发明专利3项。
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。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65所,其中小学305所,在校生62015人;初中23所,在校生27320人;普通高中4所,在校生7501人;中等职业学校6所,在校生7577人;幼儿园26所,幼儿学前教育 8911人,特教1所,在校生110人。
九、文化、卫生和社会保障
文化事业日益繁荣,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。全年整理、评审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大类19项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大类25个项目30位。。组织文化下乡活动68余场次,演出节目46个,内容包括:社会公德、廉政建设、科普知识、法律法规、计划生育等内容,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。
继续保持“国家卫生县城”的荣誉称号,卫生事业继续得到有效改善。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5个,其中县级7个(县人民医院、县中医院、妇幼保健院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、卫生监督中心、新农合管理办公室、120急救指挥中心),乡镇卫生院15个,民营医院1个、社会办医、个体诊所14个,农村卫生所318个。现有在职职工1261人,实际开放床位1030张。
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。全年参合农民达到48.6万人,覆盖97.92%的农村人口,全年补偿58.3万人次,参合农民享受到补助6121.4万元。城镇居民医保参保39895人,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4685人。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1281.5万元、农村低保金1631.4万元,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,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5%以上。
十、人民生活、环保
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,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。根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4.06元,增长12.5%,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.2%;人均消费支出9678.66元,增长10.0%。
根据农村居民抽样调查,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51元,增长16.4%,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,11.9%;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50元,增长15.4%。
表5:每百户农民拥有消费品数量
|
单位 |
数量 |
洗衣机 |
台 |
66 |
电冰箱 |
台 |
21 |
空调机 |
台 |
6 |
热水器 |
台 |
4 |
自行车 |
辆 |
36 |
摩托车 |
台 |
51 |
固定电话 |
部 |
36 |
移动电话 |
部 |
147 |
彩色电视机 |
台 |
92 |
黑白电视机 |
台 |
1 |
摄像机 |
台 |
2 |
家用计算机 |
台 |
8 |
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。全年完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环境治理项目23个,投资1.3亿元。
十一、人口与社会就业
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。新增城镇就业4085人,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17人,困难人员再就业410人,动态消除家庭零就业状况。
注:1.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为最终认定数。
2.公报中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、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