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掌上洛阳]让丹参成为发展“良药”!嵩县这个村子有妙招
来源:掌上洛阳 时间:2023-08-24

  当下,在洛阳市嵩县城关镇叶岭村的丹参种植基地,一串串紫色的小花朵汇成紫色的花海。每逢周末假日,这里就成为不少游客的“打卡地”,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。

  近年来,叶岭村依托自然条件,强化市场思维,延伸丹参产业链条,发展乡村旅游、康养产业,让丹参成为当地的一张“名片”。

  叶岭村四面环山,有不少坡地,平均海拔约850米,降水较少。以前,村民零散种植了一些丹参,但形不成规模,缺少增收门路,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,村集体经济也比较薄弱。

  乡村要发展,产业是关键。2021年,叶岭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董广聚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发现,丹参有活血调经、祛瘀止痛等疗效,市场需求量大,适宜在湿度低、光照足的环境下生长,叶岭村的自然条件正好适合,于是将目光瞄准丹参产业。

  既要有想法,还要有办法。“发展丹参产业,一是扩大种植规模,二是后续管理。”董广聚说。2021年10月,在他的主导下,叶岭村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丹参。对流转的土地,叶岭村采取网格化管理,邀请懂农业的村民、技术人员进行打理,并建立激励机制和利益链接机制,提升丹参亩产,成功打造“叶岭模式”。

  种植第一年,丹参的亩产量就达500公斤。与以往相比,每亩地增收达2300元。去年,按照全县部署,叶岭村联合周边村落,加快土地流转,打造万亩丹参产业带,进一步做大做强丹参产业。

  如果说丹参是叶岭村产业发展的“良药”,市场思维就是“药引”。在丹参产业发展过程中,董广聚有了新的思考:丹参生产周期长,市场价格不稳定,如何确保增收?延伸产业链条、对接市场需求,是他找到的答案。

  “经过加工,丹参的价值能增加不少。”董广聚算了一笔账,拿丹参切片来说,如果简单销售丹参,每公斤21元;如果加工成丹参切片,每公斤能卖到50元,翻了一倍多。按照这样的思路,叶岭村不仅建设了丹参切片加工车间,还开发了丹参蜂蜜旅行装、家庭装等种类,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。

  今年以来,叶岭村还充分挖掘丹参的文化价值,定期开展研学活动。“通过研学活动,孩子们能近距离接触丹参,沉浸式体验丹参茶的制作过程。”董广聚介绍。

  “开展研学活动是第一步。我们要通过研学活动,吸引客流量,提升知名度。”董广聚介绍,目前叶岭村正在建设丹参科普馆和民宿康养中心,开发药膳宴,发展乡村旅游、康养产业。

  从单一的丹参种植,到延伸产业链条、发展文旅产业,叶岭村正不断挖掘丹参价值,串珠成链,以丹参产业引领乡村发展。

  “我们将持续强化市场思维,依托丹参产业,结合乡里中心的产业中心,加快推进康养项目建设,让游客来了不仅能观丹参花海、品丹参茶、喝丹参蜂蜜,还能品尝药膳宴,进一步推动叶岭村的发展。”城关镇有关负责人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