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洛阳网]嵩县乡土人才石灵水:菌类种植富乡邻
来源:洛阳网 时间:2022-11-14

    日前,在嵩县德亭镇段坪村野胡沟食用菌种植基地内,石灵水正在忙着观察食用菌大棚种植情况。

  作为返乡创业人才、嵩县德亭镇野胡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食用菌产业的开拓者,7年来,石灵水躬耕田野,把一个个小菌棒变成了一把把“致富伞”,引领当地菌类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2015年6月,石灵水看到家乡山清水秀,小溪长流,林地茂密,野生菌类众多,便返乡创业租了20亩地开始尝试食用菌种植产业,但由于缺乏技术,当年大田袋料地栽黑木耳10万袋,几乎全部坏死。

  种植必须讲科学。为学到技术,石灵水除积极参加当地职业农民培训班外,还到黑龙江、河北、四川和卢氏、栾川、鲁山等地取经,请省真菌研究所专家指导,住在基地,起早贪黑,精心呵护。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2016年冬,石灵水终于掌握了黑木耳培育技术,8万棒长菌率99%,赚了10多万元,当年注册了德亭野胡沟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。7年来,石灵水先后投资150多万元,从事灵芝、赤松茸、羊肚菌种植,带动周边6个乡镇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。

  嵩县地处“北纬33度线绿色宝库”附近,是伏牛山国家食用菌产业集聚区,食用菌作为嵩县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,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,杏鲍菇、羊肚菌、黑木耳、赤松茸、金针菇、猴头菇等品质高,香菇产量位列洛阳前茅,常年保持在1.5亿棒左右。

  随着石灵水的成功经验被广泛推广和“土专家”的名号越来越响,他成了三门峡、焦作等地菌类种植企业的座上客,还成功开拓了上海、北京、江苏等地赤松茸销售市场。

  2018年,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,石灵水探索了“秸秆→赤松茸→黏玉米→羊肚菌”轮作种植模式,在全县推广种植1200余亩,2021年,石灵水接手了当地一30亩“破产”大棚,让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,安置就业30多人。近年来,石灵水和他创办的野胡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“合作社加农户”的模式,组织生产、供应、收购、加工、销售、种植食用菌,带动当地10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。

  今年5月中旬,赤松茸集中上市时,恰遇疫情防控形势吃紧,销售困难,洛阳市农业农村局、嵩县乡贤返乡创业领导小组、嵩县县委统战部等部门积极对接商超,现场调研,帮助推销,让石灵水渡过难关,也给他发挥自身优势,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信心。

  作为乡村致富带头人,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,石灵水先后被授予“中国乡村菌业专家”“全国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新闻人物”“河南省优秀食用菌人才”等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