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密接、次密接判定与管理
①密切接触者采取“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+3天居家健康监测”管理措施,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、2、3、5、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,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。
②发生较大规模疫情时,为缓解集中隔离点资源严重不足,对密切接触者可采取“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+5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”措施,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、2、3、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,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2、5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。
③隔离管理期限自末次暴露后算起,解除集中隔离后应“点对点”闭环返回至居住地。
④密接的密接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,每日应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,在第1、4、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。
⑤如密接的密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核酸检测均为阴性,且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,可于第7天解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;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酸检测有阳性结果,将密接的密接调整为密切接触者,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。
二、风险区域划定及防控
①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地,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,划为高风险区。
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(村)为单位划定,可根据流调研判结果调整风险区域范围,采取“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”等封控措施。
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,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。
②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,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,划为中风险区,风险区域范围根据流调研判结果划定。
中风险区采取“人不出区、错峰取物”等管控措施,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。
③中高风险区所在县(市、区、旗)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,采取“个人防护、避免聚集”等防范措施,低风险区人员离开所在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。
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,县(市、区、旗)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。
三、风险地区流出人员管理
①对有高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,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,在集中隔离第1、2、3、5、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。
②对有中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,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,在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、4、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。
③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,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。
④对有低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,3天内应完成两次核酸检测,并做好健康监测。
四、核酸检测要求
①跨境交通工具司乘、保洁、维修等人员、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、进口冷链食品储存加工企业一线人员、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、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作业期间每天1次全员核酸检测。
②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医务人员、海关、移民管理部门等其他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均每天1检。
③快递、外卖、酒店服务、装修装卸服务、口岸管理服务人员、交通运输服务、商场超市和农(集)贸市场工作人员等、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以外的工作人员均每周2次全员核酸检测。如辖区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时,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及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增加核酸检测频次。
④学校和托幼机构、培训机构、养老和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、精神专科医院、监管场所、生产车间、建筑工地在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,应及时组织完成1次全员核酸检测,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%的抽样比例或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。